老张盯着电脑屏幕,手指间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屏幕上那款新上线的《帝国霸业》简直和他们团队去年开发的《王者大陆》一模一样,从资源系统到战斗机制,连兵种升级路线都没改,就换了一身中世纪欧洲的皮。
"这他娘的也太不要脸了!"老张狠狠掐灭烟头,转头对旁边的程序员小王说:"咱们辛苦两年搞出来的玩法,人家三个月就抄走了。"
这种事情在游戏圈早就不新鲜了。就像火锅店一样,你辛辛苦苦研发的锅底配方别人不能直接偷,但人家换个招牌,把麻辣锅改成香辣锅,照样能抢你生意。游戏行业更绝,连锅底都不用换,直接换个包装就能上市。那些大厂养着的法务团队早就把法律条文研究透了,知道怎么在合法范围内把别人的创意榨干吃净。
去年那场轰动业内的官司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万国觉醒》的开发商把《指挥官》告上法庭,结果法院一锤定音:游戏玩法属于思想范畴,不受著作权保护。这判决书一下来,整个行业都炸锅了。小工作室的老板们愁得直挠头,大厂的法务们倒是乐开了花,这下可以放心大胆地"借鉴"了。
有个在深圳做独立游戏的老李说起这事就上火:"我们团队六个人,两年时间,头发都熬白了才做出个原创玩法。结果上线不到半年,某大厂就搞了个换皮版,推广费砸得满天飞。我们这种小作坊,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就沉底了。"老李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他们团队现在已经转行做外包去了。
玩家们其实也不傻。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满屏都是"类王者""类吃鸡"的游戏,图标花花绿绿,点进去玩两把就发现全是熟悉的配方。有个玩了十年游戏的老玩家吐槽:"现在的新游戏就跟网红脸似的,乍一看都不认识,玩着玩着就发现是熟人。"这话说得够损,但话糙理不糙。
游戏行业这些年发展太快,法律确实有点跟不上趟。早些年抄袭还停留在照搬代码和美术资源的阶段,现在都进化到基因层面的模仿了。就像做菜一样,以前的抄袭是把整盘菜端走,现在的"换皮"是把菜谱研究透了,换个盘子重新摆盘。你说他偷吧,人家确实是自己重新做的;你说他没偷吧,这味道怎么尝怎么熟悉。
有个专门研究游戏法的律师打了个比方:"保护游戏玩法就像保护火锅底料配方,太难了。你总不能因为别人也用花椒辣椒就告人家侵权吧?"这话说得在理,但也让人无奈。现在的情况是,真正搞创新的团队活得像要饭的,专门搞换皮的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行业里不是没人想过办法。有个游戏开发者联盟搞过原创玩法认证,结果认证还没下来,仿品就已经上线了。还有媒体搞过"换皮游戏黑名单",结果名单上的游戏照样活得滋润。玩家们一边骂着换皮游戏,一边又忍不住下载来玩,毕竟便宜实惠谁不喜欢?
这事儿说到底是个死循环。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换皮成本低来钱快。大厂靠着流量优势可以轻松碾压小团队,小团队被逼得要么加入换皮大军,要么直接关门大吉。有个从业十年的制作人说得很实在:"现在做游戏就像在赌场玩轮盘,搞创新是把全部家当押在一个数字上,搞换皮是押红黑,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玩家群体也在慢慢分化。有些玩家开始有意识地支持原创作品,虽然价格贵点也愿意买单。就像吃货们愿意为真正的好馆子排队一样,真正的游戏玩家也愿意为好游戏付出更多。只是这样的玩家还是太少,大多数人还是哪个便宜玩哪个,哪个火玩哪个。
游戏行业走到今天这个局面,谁对谁错还真说不清楚。法律有法律的道理,商人有商人的算盘,玩家有玩家的选择。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玩家们会发现,商店里摆着的全是不同包装的同一款游戏。到那时候,不知道是该怪换皮的人太聪明,还是该怪自己当初贪便宜下载了太多换皮游戏。
有个资深游戏媒体人说得好:"游戏行业现在就像个菜市场,真正的好食材卖不动,各种香精色素调出来的假货反而畅销。"这话听着扎心,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每次看到那些换皮游戏登上畅销榜,老张就会想起他们团队解散那天,办公室里那台没来得及搬走的咖啡机还在咕嘟咕嘟地煮着最后一杯咖啡。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